Alexa

離岸風電打樁噪音是否對白海豚產生影響? 大型研究找到了答案

離岸風電打樁噪音是否對白海豚產生影響? 大型研究找到了答案
撰文: 撰文.數位內容部 資料提供﹕經濟部     分類: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達志 日期:2019-06-11

台灣近期積極發展離岸風電,且開發區域是珍貴且瀕臨絕種的白海豚棲地。目前,保育人士最關注的是來自離岸風電基礎的撞擊式打樁的噪音,對於白海豚的影響。

 

來自丹麥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奧胡斯大學針對此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離岸風場建設對台灣白海豚的影響在此採取適當減輕(mitigation)措施後,是在控制範圍內的:在打基樁時運用氣泡幕簾(bubble curtains)以及適當的距離建設風場,都有助於避免危及海豚數量。

 

然而更要注意的是,該區域的使用性質的改變以及相關的連鎖效應(knock-on effects),包括混捕(bycatch),對於台灣白海豚的長久生存更為至關重要。

 

奧胡斯大學的研究顯示,海洋哺乳類動物的聽覺對於聲害非常敏感。這意味著對於海洋哺乳類動物而言,聽覺系統跟其他器官相較起來,損傷機率較低。噪音所引發的聽力閾值變化,與更廣泛的海洋哺乳類動物聽覺系統傷害所產生之預防性保護是一樣的概念。

 

噪音所引發的聽力閾值變化,是在經歷巨大噪音後所產生的暫時性或者永久性聽力降低(以人類的經驗來說,可以想像你剛步出一個大型搖滾演唱會後的聽覺),暫時性閾值變化(下稱TTS)依據音量大小,會隨著時間消逝,較小值的TTS在幾分鐘內會消失,較大值的TTS可能要等到幾小時或者是幾天之後,才會消失。

 

丹麥和其他北歐國家,在經過一系列測試後訂定了打樁指導原則,來減少對海洋哺乳類的聽力損害,包括使用氣泡布幕來減少噪音。

 

TTS或者是永久性聽力閾值(PTS) 聽覺變化對於海洋哺乳類動物長期影響,對於其長期生存以及繁衍成功率是未知數,也很難評估對其整體數量的影響。

 

根據實驗,一場50分鐘打樁過程所獲得的三個參數。第一次打樁SEL累積的快速增加,然後趨於平穩。在上述假設下的最終SELcum(噪音曝露量)為187 dB re. 1 µPa2s(未加權),此數值分別與暫時性聽力閾值175和永久性聽力閾值190 dB re 1 33 μPa2s做比較,在最壞的情況,白海豚距離基樁施工處750公尺,白海豚有可能經歷暫時性聽閾變化,但不是永久性的聽力傷害。

 

報告指出,在評等永久性聽力閾值變化(PTS)時,PTS的等級應該包含一個不受影響等級,因為聽覺喪失的程度低到幾乎對海洋哺乳類動物不造成任何影響。這個觀察經由海豚歷經衰老和自然聽力降損獲得支持。然而,聽力損失,將無可避免的影響海洋動物的正常行為,包括導致健康指數下降,但不直接影響壽命和繁殖成功率。

 

再者,TTS與PTS影響了海洋動物經歷高頻率噪音後之聽覺,現在回到打樁現場,TTS發生在接觸4kHz(千赫茲)和8kHz之音量,並沒有出現在16kHz和128kHz。

 

對於白海豚來說,這意味著因打樁所引起的TTS(暫時性聽力變化)不可能影響迴聲定位能力,但可能會影響通訊探測的範圍。

 

研究報告也指出,打樁噪音所產生的遮蔽影響(聲音之可聽見閥值,由於其他聲音存在而必提高分貝數,方可到達可聽見閾值之現象,稱為遮蔽效應)的相關研究不夠多,沒有足夠證據去證實噪音會對於海洋哺乳類動物產生遮蔽影響。


 
從研究中的圖表可以看見,在減輕打樁噪音後的聲音頻譜,大約落在1-2kHz,這意味著白海豚用於哨叫通訊的3-15 kHz頻段不受干擾,遮蔽通訊的可能性很低;迴聲定位的遮蔽(masking)甚至更不可能,因為他們具有高於100kHz的高峰值,在20kHz以下幾乎沒有任何能量。

 

參考報告:https://dce2.au.dk/pub/SR245.pdf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